6月29日至30日,新疆和田学院中医学院“杏林语桥实践团”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,深入和田地区乡村开展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以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,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本次活动由中医学院学工办教师努尔比耶・图尔洪带队指导,乔一航、潘奕霖等10名学生志愿者实践团队参与。为确保服务精准有效,团队认真谋划,开展了普通话教学课程与中医养生知识讲座、义诊活动;深入调研乡村普通话使用现状及中医文化需求,形成调研报告,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。
活动以“打破语言壁垒,赋能乡村发展”为核心,将普通话推广与中医养生服务深度融合。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,是促进民族团结与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。团队通过提升乡村居民普通话水平,帮助其突破语言障碍,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;同时发挥中医专业特色,传播中医养生知识,实现语言推广与健康服务双轮驱动,推动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。
在推普教学环节,团队采用分层教学模式,针对儿童、青少年、成人设计差异化课堂。儿童课堂以汉字儿歌、拼音游戏激发学习兴趣;成人课堂侧重日常用语情景模拟,提升实际应用能力。同时,将“经络”“中药名称” 等中医词汇融入教学,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传播。中医特色服务同样深受欢迎,志愿者们为居民提供中医问诊、推拿按摩、血压测量等服务,传授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等养生方法,帮助居民树立健康生活理念。“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普通话和中医文化的魅力,学会了很多实用的养生知识,太感谢这些孩子们了!” 参与活动的村民阿依古丽激动地说。
团队负责人乔一航表示,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普通话水平与健康素养,促进了普通话和中医文化在乡村的传承,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与协作能力。未来,志愿者们将持续投身推普工作,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。

此次 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 活动,是新疆和田学院中医学院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的积极作为,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书写了青春答卷。
(编辑:努尔比耶·图尔洪 责编:赵嘉琳 初审:阿不都热合曼·司马义 终审:吴志刚)